嗯,突然發現,瑪莉亞路徑修正的趨勢,跟最近幾天東亞的大氣環流配置變化有關,模式好像抓不太到,趁這機會在把以前常常強調的影響駛流例子過這次教材說明一下。

南亞高壓:夏季時由於青藏高原可感熱加熱加上季風於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等地的降水潛熱釋放等效應,產生輻合上升,在100-200hPa形成的巨型反氣旋區,主要在對流層頂部活躍,是夏季北半球尺度僅次於極渦的大氣環流系統。

由於其位於對流層高層的副熱帶大氣,其勢力變化也會連帶影響周圍的其他天氣系統,比如東邊的副高。

在了解其和副高的相互影響之前,先來看看南亞高壓的幾種型態:

 

羅四維等(1982)研究中,以100°E為界,將南亞高壓分為:

東部型(主中心在100E以東)

th02  

西部型(主中心在100E以西)

th01  

和帶狀型

th03  

 

並把東、西部型的相互轉換定義為南亞高壓的東西振盪。

 

眼下的南亞高壓型態,似乎是東部型比較類似:

 

iuoghu20180707062410  (200hPa高度場距平顯示華北到華東有偏高的高度場距平,高原則正常至偏低)

GFS_18070600_IS2-GE_000  (CWB的全球模式分析場也顯示在200hPa、100E附近有個主中心)

 

南亞高壓的位置會受到下方的非絕熱過程(可感熱、潛熱)等機制造成的上升運動位置之偏移而跟著有所偏移,對東部型而言,主要的加熱機制發生在高原東邊的話,那麼高壓的中心是很有可能會隨加熱區東移的:

 

這是7/1~4東亞的大氣環境:

圖片3  

華東不穩定的環境產生旺盛的上升運動(藍紫色區):

compday.LclkjefVNm  

旺盛的上升運動提供了南亞高壓東移發展的優良條件,因此東部型的南亞高壓是可預期的結果,且目前的大氣環境乃是反映數日前的狀態,預計此東部型的型態還會再持續一陣子,對於副高的影響,在張等(2010)的研究中歸納出當南亞高壓勢力偏東(西),西太平洋副高勢力將西伸(東退)的概念模式。

 

即"相向而行,相背而去":

 

圖片5  

 

原理簡述如下圖,以東部型南亞高壓為例:

向背  

 

所以本月初至今在中國華東到東海的大範圍降水加熱效應對於南亞高壓東部型發展過程,若能有效掌握這股"相向而行,相背而去"的趨勢,對於瑪莉亞颱風的路徑變化之預報掌握程度也會有效提升,然而過去兩天以來,對於瑪莉亞的路徑預報,各國預測從原先的趨往日韓路徑,修到長江口,然後最新趨勢看來又繼續南修,離臺灣越來越近,這當中可能出了甚麼問題呢:

 

先看到對7/6的200hPa氣流場的掌握程度,以EC跟NCEP為例:

200NCEP  

東部型的型態模式預報上有稍微掌握不足其東進趨勢的狀況,不過整體變化不大,但也可以發現模式是逐報把中心一直往東做。

NCEP200Ecompare  

 

在整體南亞高壓東伸勢力範圍與北邊槽線的掌握程度上差別就很大了,兩天前對於現況的掌握呈現低估東伸程度及槽線作太深。

 

低估了南亞高壓勢力範圍及高估槽線深度,反映在500hPa的狀況呢?

 

500NCEPEC  

 

結論:

 

模式對於相向而行的過程掌握度似乎有所不夠,考慮到當前為過去數天的大氣環流演變之結果,且華東至東海的加熱狀況仍持續,加上:

未來5-10天主流模式認為東亞無明顯西風槽加深過程,以NCEP為例:

forecast_2_nh  

 

未來模式對於瑪莉亞的路徑修正空間肯定是有的,但要往北修的機率似乎不大,比較可能是持續南修或大致維持往中國閩浙交界移動,總結圖如下:

 

結論  

 

因此未來幾天颱風的動向如何?會不會接近臺灣?還是要多留意氣象局的最新資訊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hosho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